塗擦經絡穴位,中藥精油三九灸

薰香療法可改善體質,並預防疾病

夏令三伏,冬令三九,又快到做三九的時候。過去傳媒報道過不少,甚至很多人都做過。但用中藥精油來做的三九灸,大家都可能感到陌生,這個嶄新中醫保健方式,現為大家介紹。利用中藥提取物提煉精油做三九灸治療的註冊中醫師陳頌茵表示,《黃帝內經》也有提及薰香療法,像燃燒艾灸的氣味,為古時的療法之一,而中藥提煉的精油同樣具有揮發性,都屬於薰香療法。

她表示,於相應的穴位及經絡區域塗擦中藥精油,發揮功能的途徑有二:一:透過鼻吸入氣味,產生藥效作用。二、透過皮膚直接吸收,藥力發揮作用時間較快,亦避免痕癢及造成皮膚永久性色素沉着問題,任何年紀均適合使用。「採用這個方法的目的,是為了改變虛寒的體質,矯正偏性,並預防疾病,如傷風、感冒、鼻鼽(過敏性鼻炎)、哮喘等。」事實上,中醫一向認為體質陰陽平衡為健康的基石,不少疾病如支氣管哮喘、慢性支氣管炎、過敏性鼻炎、反覆呼吸道感染、消化不良、腸易激綜合症、風濕性關節炎、月經不調、手腳冰冷等,都是體質有偏性之故,因此透過三九灸治療,可防病及改善病情。

中藥精油三九灸如何進行?一般而言,患者首先伏在床上,醫師把中藥精油滴在其背上,之後於特定的穴位及經絡塗擦。為加快滲透及增加身體的溫度,同時用遠紅外綫燈照射背部,讓身體即時達到溫熱的效果,整個過程約 20 分鐘。當然,中醫師會先為患者進行辨證論治,了解到其身體狀況,再選用合適的配方中藥精油。「基本上,尤其針對位於背部上面的膀胱經,因為人感受風寒往往多從背部膀胱經開始。患鼻敏感日子愈長,愈容易有腎虛,就在膀胱經、腎經上的穴位及督脈作進一步塗擦。」基於背部掌管重要的穴位,因此會以多區域方式,全個背部都塗擦精油:
上背為上焦:心肺區,與肺病、心臟病有關,症狀為感冒、心肺機能差、胸悶胸痛、呼吸系統不好。
中背為中焦:肝脾區,與肝病、膽病、胃病、脾病有關,症狀為解毒功能差、肝火旺、休息不足、腰痠背痛。
下背為下焦:腎性腺區,與腎病、腸病、膀胱病、婦科病有關,症狀為代謝不好、水腫、腸腹痛、泌尿系統機能差、月經痛、經期不準等。

為貫徹中醫治未病,及見病防變的治療原則,會側重全身調理。「臟腑與臟腑之間互相影響,在處理一個臟腑的問題之同時,亦要處理另一個臟腑,防範這個臟腑有問題。」

陳頌茵醫師表示,於人體經絡穴位塗擦中藥精油,以改善身體的概念源自台灣,她在今年首次引入,至今臨床上累積 100 多個個案。對上一次病人完成 3 次中藥精油三伏灸後,並隨訪患者,初步顯示大部分病人都有提及睡眠有改善、身體暖了的改變,部分人鼻敏感症狀比之前好。她表示,小朋友及成人效果顯著,而年老者因久病偏腎虛體質,所以要加做加強灸,以達致療效。

現時她用於三九灸的精油,由桂枝、生薑、野生辛夷花等溫熱的中藥製成。如患者有腎陽虛,會添加補腎陽中藥如當歸、菟絲子等的成分;如腎陰虛,就加女貞子、旱蓮草等補腎陰的中藥成分,總之視乎病人需要而調配中藥精油配方。天灸精油除了用於每年夏、冬兩季的三伏灸及三九灸之外,還可在平時塗擦,例如患上風寒感冒有咳嗽,在服食中藥之同時,還建議在背部塗擦中藥精油,使肺部溫暖一點,進一步紓緩症狀。

鼻敏感個案分享

4 歲的 Nic 於今年夏天接受中藥精油三伏灸,日前應邀再做一次示範,他表現雀躍。問他喜不喜歡做中藥精油三伏灸,他答「喜歡」,原因是「舒服」。Nic 的媽媽梁太說,兒子上年暑假尾染上肺炎,住了一星期醫院,他本身是 G6PD(蠶豆症患者),有鼻敏感,每逢出入冷氣地方、轉天氣都會發作,出院後鼻敏感更嚴重。當她知道有中藥天灸精油,抱住嘗試的心態,做完當天發覺 Nic 睡得較甜。

過去幾個月,她依從醫師指示早晚替 Nic 在背部及心口(壇中穴)塗擦中藥精油作為保健之用。「他打噴嚏、流鼻水的情況減少,但轉天氣都有兩聲咳,就算患感冒發燒也沒有以前咁高。他對我說每次塗擦完個鼻不太痕,所以樂於塗擦這些中藥精油,有時更會提我幫他做。」梁太沒有特別限制 Nic 的飲食,而 Nic 都喜歡做運動,參加了學校的足球隊,注重身體健康。

三九灸治療時間
本年度的三九灸治療時間為:12 月 22 日(一九)、12 月 31 日(二九)、1 月 9 日(三九)、1 月 18 日(三九加強)。

傳統三伏敷貼解讀

溫故知新,傳統三伏敷貼是用溫熱的中藥磨成粉,混入水、酒或醋搓成圓形膏藥,之後於指定穴位敷貼,幫助虛寒的體質轉化成溫熱的體質,基本上連續做 3 年天灸治療,有效率較高。有機會出現痕癢、水泡、灼傷、可造成皮膚色素沉着等問題,敷貼時間受限制。皮膚敏感者、皮膚過分嬌嫩人士(年紀太小的小朋友)不適合做。

《香港經濟日報》